剧版《繁花》开播了,片方日前也发布了沪语特辑,请主创们专门聊了聊沪语对白的魅力。
金宇澄:方言是一种味道,最能代表地域的一种滋味。
胡歌:我觉得方言有它很独特的韵味。《繁花》用上海话来呈现的话,会有一种古典的味道。不同地域的人会讲出不一样的方言,他的语言节奏不一样,韵律不一样,跟一个地方它的历史、文化、性格,都是有关系的。
马伊琍:更准确地表达人物的个性。上海话有很多当地的俚语,只能用上海方言才可以表达。
唐嫣:很快进入状况,完全就在里面生活起来了。
郑恺:能够用上海话演戏,我觉得这件事特别的爽。
陈龙:我没有任何语言上的顾虑,所以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了演戏上面。
尽管如此,片方还是另外安排了普通话版本(沪普)以供观众选择。
选普通话版本还是沪语版本?不少观众表示,那肯定要看沪语版的才对味啊!
文艺君觉得吧,理确实是这么个理。因为演员现场是直接用上海话表演,后期配了一版普通话。我们从物料的对比也可以看出来,普通话版本和沪语版本的同一句台词,腔调常常会有一些区别,所呈现出来的人物状态也会有细微的差别。
只是,连着30集的沪语版看下来,会不会因为无法第一时间理解某个俚语而常常卡壳?耳朵会不会有点累?
不要紧,沪上才子沈宏非在《繁花:批注本》里给《繁花》中大量上海本地俚语做了妙趣横生的批注,绝对给你还原《繁花》的道地滋味。显微镜看《繁花》系列第三期,一份迷你沪语小词典掉落。不论你是直接看沪语版,还是看有大量俚语的沪普版,或许都可以从批注本里解惑,成为《繁花》的资深“行家”。
//
洋盘
沪语特辑里出现的台词“洋盘”,沈爷批注:
上海话, 指外行、冤大头和受骗上当者 。上海开埠,十六铺码头每日货物开盘,往往给老外买家单开一个高价盘口。又做“佯盘”。
搭界伐
这一句批注者沈爷做了特别详实且通俗易懂的注释:
其实上海话最特别的“搭”字词条,应是“搭界”——即“有关”,但使用频率最高的,不是肯定的“搭界”,而是否定的“不搭界”、或其最高等级“浑身不搭界”,而以反问句“搭界伐”出现时,语势最为铿锵有力。
吃杯茶
沈爷解释:别误会,此“茶”不是你理解的茶 旧上海话所谓“茶”,一般指凉白开,放了茶叶叫“茶叶茶”,有茶无茶,外省读者,不可不察。
米
“米”,即钱;挣钱,1980年代上海切口曰“背米”,今已废。
经沈爷批注,文艺君方才顿悟:现在直播卖货不是也说多少钱是“多少米”吗?
外插花
沈爷批注:婚外情,上海话叫“外插花”,来源于相声术语,即与正活无关之包袱。网络用语,又近似于开外挂。接下来,读者诸君就会看到,《繁花》作者频频出戏,或假角色之口,或以作者之名,列举名物 ,喋喋不休,不胜枚举乃至穷举,大肆铺陈, 大做“外插花事体”。
霞气好,交关好
沈爷批注:两个词 都是“非常”的意思。霞气又做邪气 ,与交关皆淡出于当代上海话。比如1960年代,有群众批评上海交响乐团无视劳动人民,只会演奏那些“交关响的音乐”云。
拿摩温
沈爷批注:拿摩温 Number One的上海话谐音,也有日语发音痕迹。旧上海纱厂车间工头, 编号第一,NO.1。因作家沈乃熙首次以夏衍为笔名发表 《包身工》 (后收入中学语文课本)而广为流传。
格里
沈爷:上海人也有自己的“Sir” “格里”出处有二:一 某某家的先生;二 colleague(同事)的洋泾浜谐音,称呼“洋行里做事”的人 ,泛指西装男或斯文男人,带有谐谑味道的尊称,约等于香港话里的“某sir”。
小毛与阿宝和沪生绝交时说“大家拗断”
沈爷:上海话“绝交” ,网络语言叫“拉黑” 。“大家”,包括在场所有人,听者有份。
放一句话
沈爷:“放一句话” ,上海人叫“摆一句话”,似比“放”略为慎重,别有一种“小心轻放”的郑重其事感。类似表达,上海话还有“掼一句话”,豪气侧漏,掷地有声。
//
以上仅从海量批注里随意摘录几处。既然看《繁花》要原滋原味才对味、够味,既然上海话有很多当地俚语,只能用上海方言才可以表达其真正的门道,那么批注本将会是你成为《繁花》资深行家的秘笈。
(本文图源自 | 电视剧《繁花》官方物料,《繁花:批注本》实拍图及内页截图)
▼
《繁花 : 批注本》
金宇澄著,沈宏非批注
姜庆共排版
长江文艺出版社2023年6月出版
682页
| 内容简介
《繁花:批注本》脱胎于金宇澄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《繁花》,特邀作家沈宏非批注,著名设计师姜庆共排版设计。
《繁花》穿插于六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之间,人物在两个时空交错叠替,以独特的沪语和话本式表达,书写了一部上海的繁华传奇。《繁花:批注本》在原著的基础上,对其中的方言词汇、特殊表达、重点情节加以批注和鉴赏,解构《繁花》一书的精巧结构和艺术细节,带领读者深入感受《繁花》的美妙世界。
原标题:《显微镜看《繁花》| 沪语对白,侬看得懂伐?》